- 信息来源:市市场监管局
- 发布日期:2025-05-12 09:57
- 浏览次数:
为破解电梯维保“隐蔽作业监管弱、责任压力传导难”的问题,日前,市市场监管局立足“小切口”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电梯不良维护保养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建立针对维保人员个人的全链条监管机制,实现从“管单位”到“管人员”的精准突破。
创新靶向制度,填补个人监管空白。针对现行法规对维保人员个人行为约束缺失问题,将相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细化为38项具体违规情形,按风险等级设定1-12分五档记分标准。其中,对“检验不合格率高”“短接门锁安全回路”等6类严重违规直接记12分,对“维保结论失实”“维保项目不全”等一般违规设定2-6分记分情形,形成“违规行为可量化、监管措施可操作”的制度体系。
拓宽记分维度,强化动态风险防控。在维护保养安全技术规范基础上,增设“定检不合格率”“一人实施维护保养”“无纸化维保”专项记分机制,配套建立“检查-记分-培训-复核”闭环管理流程。其中,对单个记分周期内定检不合格率超过20%的维保人员记12分满分,年度累计达12分的须参加5-10天的脱产培训,经单位考核合格报监管部门备案后,记分清零。
数字赋能监管,构建智慧监测网络。依托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平台,搭建电梯维保“数字画像”系统,实时归集4.3万台电梯的维保记录、故障数据、应急响应等20余项核心指标,通过维保逾期、时间异常、位置异常、隐患预警等风险模型自动识别高风险人员,监管精准度提升60%;创新推行“一梯一码”阳光监管,在电梯轿厢公示维保人员实时记分、资格信息及历史维保记录,公众扫码即可查询监督,形成企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
信用联动惩戒,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个人记分-企业信用-行业共治”三级联动机制,将维保人员记分结果纳入维保单位日常工作考核体系。受到行政处罚或累计出现3次以上记分满12分的,记分信息同步接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档案和电梯综合信息公示平台,与发证部门证件复审和电梯行业协会等挂钩,形成“一地违规、全域受限”的信用约束。